J Ethnopharmacol:黄芩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脱氧胆酸诱发的小鼠结直肠癌

时间:2025-04-05 12:10:3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背景: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CRC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病率稳步上升。流行病学证据表明,CRC的风险在粪便胆汁酸(FBA)浓度较高的个体中升高。传统上,特征在于高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西方饮食与增加的FBA水平相关,导致西方人群中CRC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亚洲和非洲人群。然而,近年来,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变得更加普遍。研究表明胆囊切除术可能增加CRC的风险,可能是由于并发症,如胆汁引流到肠道和肠梗阻。此外,研究表明CRC发病率与次级胆汁酸水平升高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肠癌的发病率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某些肠道致病菌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或形成生物膜参与肿瘤发生。虽然胆汁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短链脂肪酸代谢的破坏,所有这些都涉及肠道微生物,也被认为有助于CRC的发展。

黄芩汤(HQD)是《伤寒论》中记载的中药方剂,已证明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现代临床实践中,改良的HQD配方常用于治疗CRC,显示出适当的疗效。研究表明,HQD可以缓解急性和慢性复发性结肠炎的症状,对癌症治疗诱导的肠道副作用提供保护作用,并且不会引起显著的不良反应。然而,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黄芩汤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确定HQD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并比较HQD与CRC相关的作用靶点。通过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途径富集分析,构建HQD与CRC相关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

用0.2%脱氧胆酸(DCA)处理APCmin/+小鼠,并灌胃低或高剂量HQD。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肿瘤形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Ki-67、Caspase-3、采用PAS和PAS-AB染色法检测肠黏膜粘蛋白的分布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并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 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白蛋白(ALB)和半胱天冬酶3(CASP 3)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凋亡程度。进行16 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序列管理和注释以及宏基因组测序,以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变化以及相关功能和信号通路。

结果:HQD有效治疗DCA诱导的小鼠结直肠癌,并能显著提高PAS和PAS-AB染色阳性率。HQD可增加毛螺菌科、厚壁菌门、梭菌门和梭菌门的丰度,减少卵囊菌门的丰度,并可调节次级胆汁酸代谢碳水化合物合成和其他能量代谢途径,这可能是其治疗作用的基础。

结论:HQD能有效治疗小鼠结直肠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该研究强调了HQD在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中的主要作用,为其治疗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未来,还需要从不同角度进一步研究HQD及其有效成分防治结直肠癌的药效学机制。

原始出处:

Liu Y, Zhang Q, Lu L, et al. Huang-qin Decoction alleviates Deoxycholic Acid-induced Colorectal Cancer in Mice by Regulating Gut Microbiota. J Ethnopharmacol.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8, 2025. doi:10.1016/j.jep.2025.119715

上一篇: JNCI:腰围与体重指数在肥胖相关癌症风...

下一篇: Nat Genet:任善成/谌科/古迪合...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