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那是一抹淡淡的磨玻璃影,却必是肺癌!
时间:2025-04-03 12:10:0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前言:有些肺磨玻璃阴影看着似乎并非圆形或类圆形,而且有的层面偏模糊,或觉得淡淡的影而已,但它们却就是肺癌!盯住影像上的某个特征,再加随访基本上就是,极少有错判的。前段时间有位同事,她一个关系户的片子叫我瞧瞧,我觉得必是肺癌,建议其切了为妥。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揪住了影像上的什么特点,得以下此结论。
病史信息:
主 诉:
检查发现肺部阴影5年。
现病史:
患者5年前于当地医院体检,行胸部CT提示肺部结节(具体报告未见),患者无明显症状,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头晕头痛骨痛等不适,未予治疗。自病来,定期复查,肺部结节逐渐增大。现患者未见明显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就诊,拟“肺部阴影”收入我科。 患者起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胃纳可,睡眠安,二便正常,体重近期无明显变化。
影像展示与分析:
在非薄层的CT上,只有这个层面最明显,感觉是淡而显模糊的阴影,似乎轮廓与边界也不太清楚,当然表面也不光滑且不太平整的。
薄层上病灶出现,感觉淡而模糊,整体轮廓并不清楚,瘤肺边界也显糊,不是平常所见的典型恶性磨玻璃表现。
边上有血管,但血管无明显异常增粗,也只是贴着病灶而已,病灶本身密度较低,轮廓稍显糊。
上图层面不太舒服,因为感觉病灶有收缩力,表面有浅分叶,虽偏长条,但显然密度也不太均匀、表面也有收缩、部分边缘还有棘突或毛刺征。
上图更像恶性了些,整体轮廓较清,边缘不平,有浅分叶,蓝色箭头侧有月牙铲征,也见微小血管进入,但血管说不上异常增粗。整体看上去像一轮弯月。
病灶有血管贴边,但血管无明显增粗,后侧的边缘较为清晰,靠左侧的边缘不平整。
临床考虑:
1、诊断问题:患者此灶已经随访过仍在,虽然没有能提供往年影像,但此影像基于倒数第二幅图就已经是挺典型的恶性特征了。病灶有以下特征:(1)密度:纯磨略偏混合,但没有确切实性成分;(2)边缘:毛糙不平,伴部分浅分叶,有细毛刺与小棘突状;(3)血管:血管贴边,虽无异常增粗,但紧贴病灶;(4)整体:整体看病灶虽有的层面轮廓与边界欠清,但有的层面是典型的轮廓与边界是清楚的。其中最关键的是“轮廓与边界清楚”,再加上“随访持续存在”,所以即使有的层面不太像,也不影响整体上的判断。我们考虑必是肺癌,早期的。
2、手术问题:左上此灶你说已经风险很高,那也不是的,由于其仍没有显著实性成分,血管也无显著增粗。但从收缩力与边缘情况来看,至少是微浸润性腺癌,更可能是浸润性腺癌含贴壁型。是否手术还要看年纪与病灶位置。患者已经74岁,如果再随访虽然仍也不至于影响预后,但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是走下坡路的,若再观察3年仍得手术,那时候已经77岁了,麻醉与手术的风险都肯定比现在更大些。另外对于此灶的位置来说过,位于舌段贴固有段较近的地方,单纯的舌段切除或许切缘会比较近。基于其密度仍较纯,我们的考虑仍是定位病灶所在的平面,然后尽量选择楔形切除,这样创伤最小、效果相当,恢复也快。
最后结果:
结友与家属商量后要求入院行手术治疗,由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叶建明团队为其手术。
绿色箭头处是术前定位,红色是病灶。
完整切除病灶,切面灰白,质较硬。
术后第一天排除胸管,术后第二天拍胸片见余肺膨胀良好。
常规病理出来是浸润性腺癌,腺泡型占40%,贴壁型占60%。淋巴结采样阴性。
感悟:
肺部结节有的很典型恶性,有的不太典型,但我们要在不断的总结分析中提升自己的诊断水平,而且看多了容易一眼看去给人的感觉舒服或不舒服。再来通过影像细节逐层分析寻找蛛丝马迹,从而准确判定其良性抑或恶性,并评估若恶性是的风险。而且对于考虑恶性范畴的,是否手术仍要结合患者年纪、病灶位置、结节影像形态与随访情况,切除的范畴与创伤大小等多方面综合评估,以期望做到对患者怎样最为有利。还有经验之一是:不同层有的像恶性,有的不太像的时候,不能放过某个层面或某个视角很像恶性的情况,再通过随访与干预利弊的权衡来进行临床决策,做出开刀好还是随访好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