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双能CT定量参数对可切除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
时间:2025-03-14 12:09:1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直肠癌(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被视为原发性直肠癌的标准手术方法,术前放化疗(CRT)也已广泛应用于局部晚期 RC 病例。尽管可切除 RC 患者适合进行根治性切除,但术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仍是治疗失败的常见结局,约 25 - 40% 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TNM 分期广泛用于预测 RC 患者的术后生存率,直肠癌的 TNM 分期通常通过影像学技术进行。虽然 MRI 对直肠癌的初始局部分期至关重要,但传统增强 CT 可通过识别非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来补充信息,从而提供完整的 TNM 分期评估。尽管如此,同一分期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多样性限制了基于解剖学信息的 TNM 分期的预测价值。
人们已通过多种方法努力识别与肿瘤生物学相关的影像学预后特征。多项研究报告称,基于 CT 和 MRI 的影像组学模型可预测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曲线下面积(AUC)在 0.67 至 0.906 之间。然而,由于算法灵活,影像组学模型的 AUC 值存在疑问,引发了对过拟合的担忧。此外,与原始建模数据相比,数据的变异性可能会影响其可靠性和临床适用性。CT 灌注成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而微血管密度可直接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然而,灌注 CT 仍存在辐射剂量高、可重复性受限以及采集技术和灌注软件差异等技术挑战。双能量 CT(DECT)作为一种新型 CT 成像技术应运而生,它除了能显示恶性肿瘤的形态特征外,还可通过后处理提取额外参数。具体而言,DECT 可用于评估碘分布并计算可能反映血管生成的定量参数,据报道这些参数可用于评估区域淋巴结转移、壁外血管侵犯以及新辅助治疗后的肿瘤反应。值得注意的是,与人工智能分析方法和灌注成像技术相比,DECT 定量参数简单、可解释且具有临床可行性。然而,据我们所知,尚无关于使用 DECT 参数对可切除 RC 患者进行术前预后定量预测的报道。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探讨了双能量 CT(DECT)衍生的定量参数预测可切除直肠癌(RC)患者预后的能力及价值。
研究回顾性纳入 134 例接受根治性切除和 DECT 检查的 RC 患者(复发 / 远处转移组 36 例,无转移 / 无复发组 98 例)。获取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的 DECT 定量参数,包括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电子密度(Rho)、有效原子序数(Zeff)、双能量指数(DEI)、光谱 CT 值曲线斜率(λHU)。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Cox 比例风险模型确定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性能。采用 Kaplan - Meier 法绘制无病生存(DFS)曲线。
转移 / 复发组患者的动脉期 Rho(A - Rho)、静脉期 NIC(V - NIC)、静脉期 Rho(V - Rho)、静脉期 Zeff(V - Zeff)、静脉期 λHU(V - λHU)、pT 分期、pN 分期、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 199 水平均高于无转移 / 无复发组,且壁外静脉侵犯更为常见(均 p < 0.05)。V - NIC、V - λHU 和 CEA 是复发 / 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 < 0.05)。整合这三个独立危险因素的联合指标的 AUC 达到了最佳诊断性能(AUC = 0.900)。分层生存分析显示,V - NIC、V - λHU 和 CEA 水平高的患者 3 年 DFS 低于水平低的患者。
表 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和双能CT参数
本项研究表明,联合 V - NIC、V - λHU 和 CEA 可用于非侵入性预测可切除 RC 的预后。
原文出处:
Xia Liu,Xiao-Li Chen,Yi Yuan,et al.Dual-energy CT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for prediction of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rectal cancer.DOI:10.1007/s00330-025-113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