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Cell:中山大学马骏/孙颖/陈明远/刘立志完善EBV相关鼻咽癌分类
时间:2024-01-26 19:22: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国际癌症控制联盟(AJCC/UICC) TNM分类描述肿瘤进展的解剖程度并指导治疗决策。
2024年1月18日,中山大学马骏、孙颖、陈明远及刘立志共同通讯在Cancer Cell 在线发表题为“Refining the 8th edition TNM classification for EBV relat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来自中国6个中心的8834例新诊断的非转移性EB病毒相关鼻咽癌(NPC)患者的综合分析表明,目前的分期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AJCC/UICC第8版TNM分类不能充分区分患者的预后,特别是T2和T3分类之间以及N分类内。
研究人员建议将早期颅底侵犯的T3鼻咽癌重新分类为T2,并将图像识别为3级结外延伸(ENE)的N1-N2病例提升为N3。此外,研究人员建议将T2N0与T1N0合并为单一IA期。对于新生转移性(M1) NPC,研究人员提出了M1a的细分,定义为1-3个无肝脏受累的转移灶,以及M1b,特征为>3个转移灶或肝脏受累。该建议更好地反映了鼻咽癌患者对最新治疗方法的反应及其不断变化的风险概况。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国际癌症控制联盟(AJCC/UICC)分期系统是评估肿瘤进展并为制定有效治疗策略提供信息的重要工具。它经历了定期更新,以反映由于疾病管理的进步而变化的风险概况。最佳分期系统应满足各种标准,例如每个阶段亚组内一致的危险水平(危险一致性),相邻阶段之间的显著差异(危险辨别),对结果的卓越预测能力(结果预测),以及各阶段之间相关的平衡样本量。
近年来,鼻咽癌的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型III期临床试验已经确立了诱导化疗加序贯同步放化疗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标准治疗的地位,这重塑了临床实践,改变了患者的风险概况。全身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已成为复发或转移性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此外,成像技术不断进步,有助于识别精细结构,更准确地评估局部疾病的侵袭程度。这揭示了以前被分级系统忽略的几个方面。因此,重新审视分期系统以纳入新的发现并为未来的治疗方法提供更新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文章模式图(图源自Cancer Cell )
2017年发布的AJCC/UICC第8版鼻咽癌TNM (tumor node metastasis,肿瘤淋巴结转移)分类(TNM-8),为制定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之前的发现研究揭示了这种分期系统的某些局限性,特别是在T2和T3类别之间的预后区分方面的不足。通过对几个因素的探讨,新出现的数据表明,早期颅底侵犯(ESBI)(定义为仅侵犯翼状突和/或蝶骨基底)的患者预后良好,接近T2疾病。此外,先前的研究发现,尽管强化治疗,但图像识别明显的结外延伸侵犯邻近结构(G3-iENE)的患者仍有非常高的远处转移风险。此类患者应考虑为N3类,以便将来考虑临床试验。此外,有报道称,由于全身治疗的进步,一部分具有寡转移的新发转移患者(M1)表现出良好的预后,因此,有必要将其与预后不良的患者分开。
因此,研究人员对新诊断的EBV相关鼻咽癌患者接受当代治疗的分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基于通过每个参与中心的癌症登记处确定的大型前瞻性多中心队列。为了构建非转移性鼻咽癌(M0)患者新的分期体系,研究人员将中心分为两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SYSUCC)作为培训和内部验证队列,另外5个中心(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湖南肿瘤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作为外部验证队列。
该研究的目的是提出修订TNM分类鼻咽癌。为了确保研究结果能够代表当前标准治疗后的风险概况,研究人员纳入了2015年至2018年的最新患者,并对他们进行了至少5年的中位随访。
参考消息:
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23.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