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后脑勺也疼,可能和风湿病有关系?
时间:2023-10-03 17:19:0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头痛非常常见,人人都痛过,人人都忽视过。但是假设你长期存在太阳穴和后脑勺部位的疼痛,且长期无法缓解,那就要提高警惕了,这也可能是一种并不常见的风湿病在作祟。
巨细胞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大中动脉的全身性血管炎,又称颞动脉炎或老年性动脉炎,是风湿免疫病的一种,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发病率大约为22.2/100000,临床表现复杂,如不及时诊断,延误治疗可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和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巨细胞动脉炎的发病机制
巨细胞动脉炎的发病机制复杂 ,已知主要与遗传、免疫及炎症反应有关。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提示巨细胞动脉炎可能是一种遗传病。已发现有关联的基因包括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基因的HLA—DR1、HLA—DR3、HLA—DR4及HLA—DR5等,但是这些基因是如何控制发病的尚不清楚。
免疫与炎症反应:已取得共识的是,巨细胞动脉炎是由抗原介导的,多种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参与的,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等炎症细胞在血管壁浸润所致的炎症性疾病。
巨细胞动脉炎的临床表现
巨细胞动脉炎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居多,急性或亚急 性起病 ,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
头痛:最多见,常为首发症状,见于约90%的患者。表现颞部或枕部疼痛,性质烧灼样或击打样,尖锐而剧烈。也可累及其他部位。疼痛部位皮肤红肿,有压触痛,有时可触及头皮结节或结节样暴涨的颞浅动脉等。
视力障碍:首发症状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大约在14%-70%。表现为一过性黑矇、视物闪光、复视、视幻觉、失明等。约20%的患者可出现单侧或双侧永久性失明。视力丧失由踺状后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跟动脉等受累造成的视觉通路缺血所致。
咀嚼暂停:咀嚼肌由于供血动脉缺血出现间歇性运动停顿,见于近一半患者,是巨细胞动脉炎的特征性症状。患者常在咀嚼时出现咀嚼暂停、张口和吞咽困难、言语停顿等,休息可缓解。
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缺血症状。巨细胞动脉炎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大约在1.1%-3%,且多发生在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的患者。其他常见的神经损害表现还有:耳鸣、听力下降及眩晕;四肢血管缺血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如单神经病、多发神经病等;尚可能发生脊髓梗死;可有抑郁、记忆减退、失眠等症状。
心脏受损:巨细胞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可引发心肌梗死,虽然罕见,但可致命。
系统性损害:巨细胞动脉炎有很多非特异性症状,常见的包括发热,通常为中等度到高热,体温38℃-40℃,见于约15%的患者。厌食 、体重下降、倦怠 、盗汗等。部分患者可合并风湿性多发性肌痛,并可作为首发症状,表现四肢近端肌肉酸痛,近端关节如肩关节、髋关节僵直和固定。累及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等可出现两臂血压不对称。
巨细胞动脉炎的诊断及治疗
凡50岁以上老年人,出现无可解释的发热、倦怠、消瘦、贫血、血沉>50mm/h;新近发生的头痛、视力障碍(黑矇、视力模糊、复视、失明);或其他颅动脉供血不足征象,如咀嚼肌间歇性动脉障碍、耳鸣、眩晕等;或出现PMR症候群等均应疑及本病,抓紧作进一步检查,如颞动脉造影、颞动脉活检,以确定诊断。
一旦明确诊断应即给以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巨细胞动脉炎最为有效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免疫及炎症反应起作用,是治疗的首选。非甾体抗炎药虽可减轻或控制部分症状,如解热、止痛、改善全身不适等,但不能防治失明等缺血性并发症。对有糖皮质激素禁忌者,可采用非甾体抗炎药与细胞毒类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联合治疗。也可试用雷公藤多甙治疗。
参考文献:
[1]黄坚, 王君, 罗世坚. 巨细胞动脉炎概述[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 010(009):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