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Rxiv:XBB.1.5之后CH.1.1和CA.3.1免疫逃逸能力更强!
时间:2023-01-19 15:01:3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23年1月17日,美国OSU刘善虑组在bioRxiv上传了一组针对XBB.1.5中和活性的重要数据,并评估了BA.2的子代亚型CH.1.1和CA.3.1的血清学特征。研究论文的题目是“Extraordinary Evasion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 by Omicron XBB.1.5, CH.1.1 and CA.3.1 Variants”。这基, 研究关注了3剂新冠疫苗接种者、二价疫苗接种者及Omicron BA.4/5感染者对于这四种新毒株的中和活性。研究由华人学者刘善虑团队完成。
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这次除了关注XBB.1.5外,还关注了两种新的变种CH.1.1和CA.3.1,这两种都是从BA.2.75.2进化而来。结果也发现这两种亚变体的免疫逃逸能力比XBB.1.5还要强。
研究结果显示,二价mRNA疫苗接种者血清,对BA.2中和活性(NT50)为2151,对BA.5为1099,对XBB.1.5为241,对CH.1.1为66,对CA.3.1仅为62。表明,二价mRNA疫苗接种对XBB.1.5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NT50高达241,但是对CH.1.1和CA.3.1仅在60左右,即刚刚超过最低的有效门槛。
不过,3剂原始型单价mRNA疫苗接种者血清,对BA.2的NT50为475,对BA.5为197,对XBB.1.5为59,对CH.1.1为8,对CA.3.1为9。可以看出,接种3剂原始型的mRNA疫苗,对XBB.1.5效果已经不明显了,对CH.1.1和CA.3.1都已不再有效(低于最低有效阈值),甚至所有测试者的血清均达不到最低有效值。
当然,BA.4/5的感染康复者血清,对BA.2的NT50为271,对BA.5为185,对XBB.1.5为72,对CH.1.1为61,对CA.3.1为45。表明,即使感染BA.4/5,对最新的CH.1.1和CA.3.1效果也欠佳了。
也就是说,新毒株几乎完全逃脱了三剂 mRNA 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同时,即使感染了BA.4/5,大部分人也会面临二次感染新的变种(XBB.1.5,CH.1.1,CA.3.1)的风险。
研究者进一步,也根据BA.4/5感染者是否接种过疫苗做了区分,结果显示:未接种疫苗的BA.5感染康复者血清,对BA.2的NT50为241,对BA.5为169,对XBB.1.5为69,对CH.1.1为59,对CA.3.1为42。接种了3剂疫苗的BA.5感染康复者血清,对BA.2的NT50为531,对BA.5为306,对XBB.1.5为97,对CH.1.1为74,对CA.3.1为70。
上图显示,接种了三剂单价mRNA疫苗,再突破性感染BA.4/5后,比没有接种疫苗而突破性感染BA.4/5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对最新的几个毒株略微强一点,但整体而言都还是比较弱的,仅略高于WHO定义的最低有效线之上。
这项研究显示:二价mRNA疫苗的免疫原性比BA.5感染要强;两种新亚型CH.1.1和CA.3.1的免疫逃逸更为明显;而只接种3剂原始毒株疫苗对新毒株的中和活性已经非常弱。
研究还发现XBB.1.5,CH.1.1和CA.3.1的细胞融合能力和Spike蛋白(刺突)剪切加工能力比BA.2强。
总的来说,目前仅二价mRNA疫苗,对新的变种还略微有一定的效果。
不过,这项研究没有比较这些新亚变体的ACE2受体的结合能力,这与传播力有关。如果传播力不强的话,也很难流行开来。事实上,CH.1.1虽然免疫逃逸能力强于XBB.1.5,但是它的ACE2受体结合能力远远低于XBB.1.5,意味着它的传播速度是相对较慢的。
事实上,梅斯在1月9日呼吁要关注新的变种,虽然当下XBB.1.5是最热的变种。详细见:关注XBB.1.5,不要忽视CH.1.1.2等新亚变体的威胁。事实上,目前已有一些新的变种在免疫逃逸,甚至ACE2受体的结合能力方面,都超过了XBB.1.5,如XBL,XBF,XBK,DS.1,以及最新的XBB.1.9.1在某些方面也强于XBB.1.5。这些新的变种,同样需要引起关注。
按基因组上传的数量变化趋势来看,确实一些新的变体潜力比较大,如XBB.1.9.1,DU.1,DN.1.1,CH.1.1.2,CH.1.1.1等,都具有一定的潜力。目前XBB.1.5在美国处于相对压倒性趋势,有些地区最高占比能达到80%。但是,从全球来看,不可能是某一个变体能占主导地位,应该是大量变体共同流行的状况。与梅斯在2022年11月份预测的那样,奥密克戎变体整体呈现是百花齐放现象:BQ.1.*已占美国奥密克戎44%,变体呈现百花齐放,但住院和死亡的负担极低,多个变体共存的现象可能更为现实。
而且,随着亚变体的快速突变,几乎很难找到万能疫苗,疫苗的研发进度明显低于变体的变化。甚至某种程度上,疫苗也能给变体带来进化压力,促进变体更快速地进展。
不过,比较好的是,目前没有看到这些新变体带来更为严重的症状。事实上,从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来看,除极少数高危老人外,已基本感觉不到奥密克戎的存在了。
奥密克戎在病毒学家的眼里,仍然是捉磨不定的,但是在老百姓的眼里,接近消失。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二价mRNA疫苗接种推进一直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是免费接种。
当然,在我国可能要等到4月份以后,疫情才会真正消失。在消失之前,XBB.1.5或/和CH.1.1.*有可能会再次感染一波,通过这一波的感染,病毒才与国际真正“接轨”,进入常态化。这个时间点应该发生在今年4月之前。
因此,未来的情况是奥密克戎会继续,会成为新冠病毒大流行结束的最后一代病毒。事实上,新冠病毒依然存在,但是大流行会结束!
原始出处:
Extraordinary Evasion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 by Omicron XBB.1.5, CH.1.1 and CA.3.1 Variants.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3.01.16.524244
Download PDF
https://cov-spectrum.org/collections/24?highlightedOnly=true
https://public.tableau.com/app/profile/raj.rajnarayanan/viz/ImmuneEscapevsACE2BindingrelativetoBA2-USA15DayTrends/Dashboar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