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三季GDP下跌2.9%,该醒一醒了!
时间:2019-11-22 08:34: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长江边的渔夫】
11月中旬,受强冷空气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面临着大风降温 。然而,地处温暖地带的香港,今年却迎来了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内忧外患之下,香港的经济衰退迹象越来越明显,在港的同胞们都能感受到这股不同寻常的“寒”意。
这场寒冬从旅游业开始,波及到整个零售业、餐饮业、物流业甚至是教育行业,这些行业都有着自上而下的产业链,在风波之下着实难以独全,就包括香港人引以为豪的支柱产业金融业也渐渐受到了波及。更让人惴惴不安的是,这场由“修例”引发的风波目前尚不知会有何后续变化。
当上述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呈现颓势之时,一些自诩为“革命力量”的年轻人仍然天真地提出,香港可以靠转型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此,那个受到全国人民点赞的旅德中国女孩回怼得很到位——一个没有土地,没有技术,连基础制造都不存在,甚至连淡水都需要深圳供给的地方,谈转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11月15号,香港统计局披露了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这或许能让一些人清醒一下。
图自香港统计局(下同)
数据显示,香港经济在2019年第三季度相较于2018年同期环比收缩了2.9%,和上一季度0.4%的微增长相比较,情况恶化的速度非常快,这也是自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其下跌的速度也远远大于次贷危机时期香港经济的下跌情况。按照这个趋势,香港经济今年可能将会出现全年负增长。
三季度经济数据的具体情况如下:
旅游业首当其冲
香港作为自由港,旅游业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全港带来了几十万的就业岗位。受到动乱的影响,整体的访港人数和同期急跌26%到1190万人次,这是自200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大跌幅。因为大型示威暴力活动的不断升级,访港旅客人数跌幅从七月的4.8%扩大到39.1%及九月的34.2%。在所有旅客中占比78.7%的内地旅客在三季度急挫27.7%至940万人次。短期旅行市场和长期旅行市场分别下跌20.7%和16%。同时,按照旅游服务输出计算,在港旅客消费也在三季度相较上年度同期减少到32.2%。
旅游业受到重挫
酒店业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住房因为需求的受压,房价开始走低。根据供货商STR数据的显示,九月份香港酒店客房价格下降到平均每晚1079元,对比去年同期下降25%。
按照以往的经验,接下来的圣诞节和元旦将会是香港的旅游旺季,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看,好转的可能性不大。即便是现在动荡的情况结束,游客也同样要花时间观望,双节恢复到过往的繁荣恐怕很难了,我们有理由推测,今年数据情况肯定要比去年逊色。香港导游总工会主席余莉华表示,全港在职导游将近六千人,但现在将近三分之一因为没有收入转而做其他工作,而余下的三分之二的工作也几乎停业。
零售业断崖式下跌
游客人数的不断下降,使得香港的零售业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当然,除了游客数量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外,热点地区的商店和购物中心也因为部分示威者的暴力行动,而不得不在晚上提前关门或在周末歇业;停运的地铁和巴士也对购物活动形成了干扰。8月份,香港零售额下降22.9%,这是香港统计局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降幅。9月零售额也跌18.3%,预计10月份的数据也不会太好看。这其中以高价货品及钟表珠宝类销售额下跌最多,9月的数字显示,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下跌40.8%;服装类下跌26.3 %;百货公司货品下跌25.6 %;药物及化妆品下跌21.7 %;鞋类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16.6%;汽车及汽车零件下跌16.1%;食品、酒类饮品及烟草下跌13.8%。
零售行业的波动
有相关店主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生意大幅度的下滑,可能店铺几个月内便要倒闭。来自大陆的代购订单也有明显的减少。而其本土居民因为收入和环境的限制,也同样在控制消费,这让不少店铺处于窘境之中。
餐饮业倒闭潮
中秋节以及十一黄金周假期,都是香港餐饮业的传统旺季,但是今年这期间的香港餐饮业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据统计,自修例风波以来,香港的餐饮业生意额下跌超过35%,损失高达105亿元。
餐饮业的低迷造成了7至8月有200间餐厅关门或遣散员工,数以千计的员工失业,情况比2003年非典时期的还严重。第三季度,餐饮业被迫裁减5000个职位。餐饮业为香港就业一大支柱,如若倒闭潮导致大批人士失业,香港失业率恐将急速上升。
餐饮行业的波动
一些小商户仍想竭力苦撑,希望生意有改善,可是如果乱局长久不平息,恐怕普通商户也无可奈何。香港餐务管理协会会长杨位醒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目前社会状况持续,恐怕在明年农历新年后将会出现“灾难式的倒闭潮”,估计倒闭的餐厅将会达到1800间,届时会有超过两万名员工受到影响。
在这个紧要的关头,李嘉诚基金会官网消息显示,基金会将捐款十个亿启动资助中小企业的应急计划,第一期有2亿港元支持餐饮业,本月底,小型的餐饮企业可以获赠6万港元,预计能有3000家受到恩惠。但是问题的症结并非只在资金面,而是缺少客源,“派钱”也只是缓解一时之需,其作用杯水车薪。
金融业受到冲击
香港作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是亚洲金融的门户,其地位举足轻重。当产业链的一环受损,影响势必一环扣一环地向上游延伸,最终受到冲击的,是香港的支柱行业金融业。目前,汇丰控股已经表明,已就可能出现的信贷损失作出准备。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的规模难以想象,估计拖欠、坏帐、破产等情景会接踵而来。
这些评估让在香港从事金融工作的内地朋友们很不安。也正是因为这样,笔者在朋友圈中看到了这样一封来自香港定居者的呼吁信。其中提到:“内地不能放弃香港”;“香港是大陆不能丢失的窗口。”从中不难体会到其焦虑之情。
过去香港股票交易所上市,曾经是不少内地企业IPO时的首选。但是今年媒体披露,已经有最少3家内地民营企业暂时放弃赴港上市的考虑。市场也普遍担心若局势持续转坏,接下来去香港提交上市的数量将会不断下降。
香港股市气氛转淡也影响了国际投融资。彭博社报道指出,今年首次公开招股(IPO)的企业大减。自6月初以来,IPO市场仅集资51.5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减74%。自6月以来,集资额超过10亿元的IPO仅1宗,而夏季上市的新股更逾一半跌破发行价。
香港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资金外流情况,高盛的一份报告显示,仅在今年8月,香港银行的港元存款总额急跌1110亿元,当月港元存款流出的同时,香港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竞争对手新加坡则获得了外币存款净流入。该报告估计,今年6到8月就有30-40亿美元的投资从香港转移到了新加坡。可以看到,大律师事务所、跨国银行和贸易公司在为最糟糕的情况制定应急计划而转移资金。
三季度以来,股市也经历着大幅度的调整,一级市场的担忧,二级市场的交投惨淡,银行业现金的净流出,这些敏锐资金的出逃和谨慎,势必会波及到更多的行业,引发恶性循环。
股市走向
索罗斯又来了?
香港经济目前的脆弱境地,让不少人想到了昔日索罗斯的故事。近期就有部分海外媒体报道索罗斯想借动乱再度恶意做空香港。
有媒体称索罗斯狙击港股再度失败
SCMP的一篇文章提出一个推断,认为索罗斯可能“卖空”了20万张恒指期货,总亏损达到24亿。暂且不考虑真实性,单说“20万张空单”会是从何而来的?
首先,如果是20万张空单,亏损24亿的话,也就意味着每张空单亏了1.2万港元。根据期货的合约细则,恒生指数的一个指数点代表50港元,那么1.2万元对应下跌了240点,也就是在八九月份下跌百分之一左右。即任何一个持有20万张恒指空单的人,只要恒指下跌1个百分点,那么他的亏损就是24亿港元。
要知道,对于港股这个市场来讲,恒指涨跌1%是很常见的。从8月初爆下到9月4日超级反弹,一日内涨跌幅超过1%有九天,这还是不包括日内波动超过百分之一的情况。况且,1%的涨跌幅,如果要做到爆仓,那一定是用了100倍以上的杠杆,否则盈亏都只是账面上的,待将来市场逆转,账面浮亏还是可能扭转的。
对于杠杆的保证金率,按照港交所现行的规则,一般开仓保证金在10%左右,而维持保证金在8%左右,都远远达不到100倍的程度。也就是说如果按10倍杠杆计算,想要爆仓,至少指数涨跌要达到10%。而这一波从下跌的低点(24899,8月15日)到反弹的局部高点(27352,9月13日),其间涨幅为9.8%,离10%还差一点点。也就是说如果出现暴亏的情况,索罗斯精确地踩到最低点,并且在最高点的时候割肉认亏出局了。而且,如果按照SCMP的说法他有20万张空单的话,亏损应该是240亿,而非24亿。
其次,“20万张空单”这个说法,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
9月第一周,恒指期货当月合约的市场总持仓只有11.19万张,怎么会出现这20万张的超级大单?从成交的角度,虽然这个周的总成交量为74万张,但根据港交所的深度数据,该市场成交量排名第一的投资者占总成交量的18.81%,即13.9万张,也远远达不到20万张。这说明,在这一周之内,把20万张空单全部平仓也是不存在的。
更关键的一点是,即便索罗斯是在这个阶段布局空单,那么时间过8月到9月,这里面又涉及到了一个主力合约迁仓的问题,假设他真的有20万张单子,那么从8月上平掉,再从9月上建仓,这个动静已经足够惊动市场了,然而市场目前并没有动静。
所以,索罗斯恶意做空并亏损24亿的说法并不准确。目前香港市场的下跌主要基于投资人对市场的悲观预期,可以说完全是市场的自发行为。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未来的香港充斥着太多的不明朗因素。要进一步分析香港经济的走向,我们或可再等四季度的数据出炉。而目前香港经济的脆弱性确实也提醒我们有必要警惕部分资本力量恶意“借东风”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