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检察官小丸子的7年网事

时间:2019-11-09 09:27:1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90后”检察官小丸子的7年网事

在严肃、理性、专业的背后,“90后”检察人也与这代人一样有个性、有朝气、接地气。我用微博向公众展示真实的检察官是什么样的,刷新了公众对青年检察官的认知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作为一名1990年出生的检察官,我与祖国已经同行29年,以检察人的身份与祖国同行也已7年。

2012年,我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考入浙江省仙居县检察院。去检察院报到前,为了更好地了解司法实践工作的真实情况,我在微博上关注了很多法官、检察官博主。当时有很多法官、检察官在微博上“晒”工作中的经历,为我了解司法实践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所以,在正式工作之后,我想着我也可以做这样的博主,为关注、关心检察工作的网友,为有志于成为检察官的年轻人提供一个了解检察工作的窗口。

于是,我开始运营我的个人微博“@假装是检察官的小丸子”,我对自己微博的定位是“立足个人,宣传检察”,要突出职业身份。在刚开始玩微博的时候,我还没被任命为检察官,所以本着严谨的态度,就“假装是检察官”,又因为身边的小伙伴们都叫我小丸子,因此就有了这个微博名。

“身着笔挺的制服,在庄严的法庭上唇枪舌剑,义正词严地指控犯罪……”这是公众脑海中检察官的形象。但是在严肃、理性、专业的背后,“90后”检察人也与这代人一样,有个性、有朝气、接地气,我用微博向公众展示真实的检察官是什么样的,刷新了公众对青年检察官的认知。

不会写段子的检察官,不是好的法律博主

作为一个不是很严肃的人,我在大学时就爱在人人网上写段子分享法学生的日常,总结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的搞笑语录。这种活泼中带点幽默,真实而不做作的语言风格,也延续到了我的微博时期。

审讯原本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但有时还是会遇到一些不靠谱的当事人,发生一些啼笑皆非的小插曲。

比如有的嫌疑人在沟通中总是答非所问;有的嫌疑人N次进宫,核对笔录后根本不用提示就自觉准确无误地签字、按指印;有的嫌疑人屡教不改,多次触犯同一种罪名;还有的嫌疑人江湖义气,认为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是出卖朋友等。这些素材被我编成段子发到微博上,在不泄漏办案机密的前提下生动活泼地展现了检察官的审讯实况。

出庭是公诉人工作的重头戏,我的微博也会时不时地提及庭审的那些事儿。比如某被告人不知事情严重性,开庭还想自拍发朋友圈;又如另一被告人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最后陈述;再比如不太会用方言讲书面语的我在法官的带领下,用蹩脚的方言全程参与庭审的尴尬经历;还有那些港剧看多了的被告人穿越到英美法系的场景等。

这些素材在庭审结束后经过整理,也成了我微博上的段子,在不违反法庭纪律和办案纪律的前提下,我向人们展示了偶尔“跑偏”的庭审。

法官、警察和律师是检察官工作中最常接触的职业群体,自然也免不了时不时被我在微博上“cue”一下。比如爆料警察“蜀黍”的心酸办案经历,在办理电信诈骗案时打电话给被害人,却被当成骗子挂断电话;又如审判席上的法官和被告席上的被告人出现沟通障碍时,坐在公诉席上的我恨不能给他们做翻译;再如在法庭上被学院派律师“上课”等。

这些现身说法式的段子为公众揭开了检察官的面纱,让外行更主动、更直观、更有兴趣地了解检察工作,让同行在苦闷的工作之余开怀一笑,也让我成了网友口中那个检察官中最会写段子的,段子手中最懂法律的人。

关注公共事件,是检察自媒体的公共担当

在公共事件发生后,与普通网友相比,检察自媒体凭借较高的粉丝群体和舆论关注度、理性专业的分析和通俗流利的表达等优势,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作为检察自媒体,在检察官、法律人的身份标签下获得一定的公众关注之后,也要用好公众影响力这个公共资源,积极在公共事件中发声,引领正确的“吃瓜姿势”。

我经常通过微博在舆论热点事件,特别是涉及检察工作的热点事件中发声,把我了解到的真相、我的观点和分析理性地表达出来,让网友们知道还有另一种声音存在,纠正公众因为不了解事实或法律对公权力机关产生的不公允的评价。比如在“醉驾免刑”热点事件中,广东省越秀区检察院在轻微醉驾案件中引入社会公益服务考察项目,遭到了舆论几乎一边倒的反对。

我因为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知道网友们对“犯罪情节轻微”“相对不起诉决定”等相关法律知识存在认知误解,于是进行了理性的释法说理,分析检察机关该做法的合法性、合理性及进步意义。此外,在“内蒙古呼某案”“快播案”“鲁山案”等热点事件中,我也以检察官视角积极理性地发声,引导舆论的客观看待。

虽然有时候因为在热点事件中的发声招来了一些不理智的骂声,但我的发声也消除了部分网友的误解,这就是我们作为公职人员在舆论场上发声的意义,也是我认为检察自媒体应有的公共担当。

不断总结 ,打造“小丸子从检记”IP

在检察院工作的时间里,我经历了政治处、基层检察室、公诉科、民行部、办公室等多部门的锻炼,办理过各类案件——刑事、民事、行政、抗诉、公益诉讼案件,写过各类稿件——宣传稿、信息稿、讲话稿、调研文章和论文,同时还担任过单位新媒体小编,可谓履历丰富。

我的经历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这个时代青年基层检察官成长历程的一个缩影,我觉得我的经历值得被分享,于是就以此为蓝本,创作了《小丸子从检记》。该作品讲述了“90后”检察官小丸子从懵懂的法学生,一路拼搏,一路成长,最终成为检察系统的“网红”,并晋升为单位最年轻的中层干部的励志故事,在讲述检察故事的同时也不忘为读者呈现有趣实用的法律知识点。

《小丸子从检记》在我个人微博连载后,总阅读量达到了500多万次,弥补了国内还没有反映“90后”基层青年检察官成长励志类作品的空白。

最令我开心的还是,我的作品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我在微博上经常会收到读者的私信或“@”,很多网友说因为看了我的作品更加了解检察官这个职业,更加喜爱青年检察官这个群体,还有多位法科学生表示因为读了我的作品更加坚定了检察官的职业理想。

《小丸子从检记》的推荐人、最高检信息中心主任赵志刚曾预言“这本书的面世,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检察官,也会让更多的年轻人想成为检察官”。当预言成为现实,我既感动又欣慰。

时至今日,我投身微博已经7年,陆陆续续积攒了32万名粉丝,连续三年获评“全国检察自媒体20强”,也成长为每个月阅读量过千万的微博“金V”。

正如我在接受新华社人物专访时说的,“不够完美才真实”,我向公众展示的“90后”检察官也不是完美无瑕,但是足够真实——我们不人云亦云、呆板沉闷,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有自身的缺点和局限,还经常磕磕碰碰,但我们在勇敢地做自己,在很努力地成长。

当然,在祖国的怀抱中,“90后”青年检察官还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和大好的环境、形势去成长、成熟。(作者系浙江省仙居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助理检察员)

编辑、设计丨肖玲燕

文|胡雨晴

上一篇: 文明创建在行动:十字路口“不抢行”|资讯...

下一篇: 【健康周末】这种做饭习惯,有可能增加患癌...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