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 :增强超声对肝硬化患者MRI后未确定特征的小肝结节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5-04-03 12:09:1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致命的疾病,常与肝硬化相关,是全球重大的健康挑战。早期检测使潜在的治愈性治疗更具可行性,因此肝硬化患者会接受超声(US)筛查,以排查可能为肝细胞癌的肝脏新局灶性病变。尽管人们对超声的诊断率存在担忧,但这一策略能在更早阶段检测出肝细胞癌,且与降低死亡率相关。
新发现的局灶性病变必须使用多期增强 CT 或 MRI 做进一步的特征分析。然而,这些成像方式在诊断早期肝细胞癌时的敏感性仍然相对较低(60%),尤其是对于直径≤20 毫米的病变。当这些技术无法明确判断这些病变的性质时,可选择的方案包括密切随访、活检,或采用其他成像方式,如对比增强超声(CEUS)。
对比增强超声已被证明是安全且具有成本效益的。与在固定时间点采集图像的 CT 和 MRI 不同,对比增强超声能够实时观察病变的增强模式。由于超声造影剂中的微泡完全存在于血管内,因此可以精确地确定造影剂的廓清情况。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和欧洲肝病研究协会的现行指南认为,当 MRI 和 CT 无法得出明确结论、无法使用或存在禁忌证时,或者当肿瘤活检不可行时,对比增强超声可作为二线检查方式。最近一项大型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验证了对比增强超声在对有患肝细胞癌风险的受试者的肝结节进行特征分析时的准确性。然而,对于通过超声筛查发现的局灶性病变,先进行 MRI 检查,若结果不明确再进行对比增强超声检查的这种连续的无创诊断策略,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提高诊断率并改善患者管理,仍有待确定。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明确了在一种连续无创诊断策略中,对比增强超声对于在肝硬化患者超声监测中发现的直径≤20 毫米、且 MRI 检查无法明确性质的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研究对一个单中心前瞻性队列进行事后分析,该队列中的高危患者(肝功能 Child 分级为 A 或 B 级)既往无肝细胞癌病史,在超声筛查中发现肝脏新结节(≤20 毫米),且在 2006 年 1 月至 2017 年 2 月期间,在 MRI 检查结果不明确(LI-RADS-2、LI-RADS-3、LI-RADS-4 或 LI-RADS-M)后接受了对比增强超声检查。我们将仅依据 LI-RADS v.2018 对结节的特征判断,与在考虑了后续的 CEUS-LR v.2017 分类后的特征判断进行了比较,并对照了通过活检或随访得出的最终诊断结果。
在纳入的 75 个结节中,对比增强超声将 45 个(63.4%)结节的分类级别提高了;其中,有 13 个在 MRI 检查中被分类为 LR3 或 LR4 的结节,在对比增强超声检查中被分类为 CEUS-LR5。总体而言,有 15 个(21.1%)MRI 检查无法明确性质的结节,在对比增强超声检查中被分类为 CEUS-LR5。对比增强超声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性为 37.5%(95% 置信区间:22.73‒54.20%),特异性为 100%(95% 置信区间:88.78‒100%)。
表 超声造影LI-RADS重新分类前后HCC的概率
本项研究表明,在对 MRI 检查结果不明确的肝结节进行检查评估时,增加对比增强超声检查,对肝细胞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尤其对那些在 MRI 检查中被分类为 LR3 的结节有益。
原始出处:
Belén Saborido,Anna Darnell,Alejandro Forner,et al.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contrast-enhanced US in small liver nodules not conclusively characterized after MRI in cirrhotic patients.DOI:10.1007/s00330-025-11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