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读| Zhang Z/Meng Z/Kong Y教授团队揭示血浆小胶质细胞衍生的外泌体中VDBP作为重度抑郁症的潜在标志物
时间:2024-07-31 19:00:5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最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之一。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进一步增加了MDD的发病率。然而,MDD的临床诊断目前仍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由于缺乏可靠的临床诊断生物标志物,其诊断的精确性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多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从临床患者和动物模型的多源生物样本中筛选候选分子的研究正在全面展开。但是,获取大脑组织或脑脊液(CSF)样本非常困难,同时外周血液中的候选生物标志物水平与大脑组织或CSF中的水平相关性并不显著。因此,从外周血液中成功分离并表征能反映中枢神经系统(CNS)状况的候选分子,对于MDD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来自东南大学的Zhijun Zhang/Yan Kong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Zhiqiang Meng教授团队,在本刊发表了题为"Vitamin D-binding protein in plasma microglia-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着眼于血浆中的小胶质细胞衍生外泌体(Microglia-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MDEVs)所含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binding protein, VDBP),探索其作为MDD诊断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
1. MDD患者血浆MDEVs中VDBP的水平显著降低
研究团队通过对首次发病、未用药或停药期的MD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s, HCs)的血浆进行分离和鉴定,发现MDD患者血浆MDEVs中VDBP的水平显著低于HCs(图1A、1F)。
图 1 MDD患者和HCs血浆脑细胞衍生外泌体中VDBP的浓度和诊断性能(原文中Figure 2)。
2. VDBP与HAMD-24评分呈负相关
研究结果显示,MDEVs中VDBP的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 (HAMD-24)评分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VDBP可能在MDD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图1C、1H)。
3.慢性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抑郁猕猴模型中VDBP水平的变化
利用慢性糖皮质激素处理的猕猴模型,研究团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处理后的猕猴血浆MDEVs和CSF中VDBP的水平显著降低,并且血浆MDEVs中的VDBP与CSF中的VDBP呈正相关(图2F–J)。
图 2 慢性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抑郁恒河猴模型中血浆MDEVs的特征鉴定和VDBP评估(原文中Figure 3)。
4. LP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小鼠模型中VDBP水平的变化
在LP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小鼠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后小鼠血浆MDEVs中的VDBP水平显著降低,并且前扣带皮层小胶质细胞中的VDBP水平与血浆MDEVs中的VDBP水平呈负相关(图3I–L)。
图 3 LPS诱导的抑郁小鼠模型中前扣带皮层(PrL)的小胶质细胞和血浆MDEVs中的VDBP水平(原文中Figure 4)。
5. 总结
总之,该研究团队的主要发现指出,血浆MDEVs中的VDBP可能是MDD诊断的一个有前景的候选生物标志物。然而,这些初步发现有待于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和探索。
文章来源
免费全文下载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304223001253
引用这篇文章:
Zhang G, Li L, Kong Y, et al. Vitamin D-binding protein in plasma microglia-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Genes Dis. 2024;11(2):10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