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缓痴呆新发现!《欧洲心脏杂志》:首次确定大脑中因高血压而受损的特定区域,降血压或成为延缓痴呆症的有效手段!

时间:2023-04-13 08:10: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谢谢,血压上来了”,“你成功治好了我的低血压”,“血压拉满”这些网络热梗代指血压飙升、快要爆表了,通常用在看到令人窒息的操作时,或者因某件事、某个人而心急时,用于夸张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但是这些不只是调侃,高血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会导致许多不良影响,极易发展为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大脑功能受损,引起脑出血或脑血栓等疾病,甚至与老年痴呆的发病也有着关系。

 

高血压和痴呆症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疾病为何会联系在一起?科学家们认为高血压可能与认知能力受损有关,而且血压升高会导致大脑的长期变化。但目前对于这种关联的因果性和确切机制还不明确。因此,确定介导血压依赖性认知变化的特定大脑区域具有首要的临床意义。

 

最近,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了题为《Genetic analyses identify brain structures related to cognitive impairment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blood pressure》的研究,通讯作者为爱丁堡大学(英国)和波兰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医学院的心血管医学教授Tomasz Guzik,第一作者为雅盖隆大学医学院的Mateusz Siedlinski副教授。本研究首次确定了高血压对大脑的具体损害以及与痴呆症之间的关系。大脑中因高血压而受损的特定区域可能导致心理过程的下降和痴呆的发展。这项研究的长期目标是确定高血压对认知能力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这种影响。

 

10.1093/eurheartj/ehad101

 

研究者将血压数据与3935个脑磁共振成像衍生表型(IDP)和由流体智力评分定义的认知功能相结合。在英国生物样本数据库和前瞻性验证队列中进行观察性分析。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来自英国生物样本数据库、国际血压联盟和COGENT联盟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遗传数据。本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大脑的哪些功能和结构变化与人类的血压升高和认知障碍有关。

 

图1 文章摘要[1]

 

作者通过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来研究血压与脑磁共振成像衍生表型之间的关系,测试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冲压力对3935例脑磁共振成像衍生表型的影响。通过孟德尔随机化(使用IVW方法)和观察估计值的比较发现分别有242、168和68个受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冲压力显著影响的脑磁共振成像衍生表型。

图2 血压对大脑IDP的观察和遗传影响[1]

 

研究者进一步发现其中9种脑磁共振成像衍生表型进一步与血压升高和认知功能下降相关。血压升高对认知功能的不良影响伴随着不同大脑结构的改变,其中包括硬壳核,负责调节运动和影响各种类型的学习功能。还影响连接并在大脑不同部分之间传递信号的白质区域,包括丘脑前辐射、辐射冠前和内囊前肢,高血压可能通过影响这些硬壳核的区域和特定的白质区域来影响认知功能,比如记忆丧失、思维能力和痴呆症等。这些区域的受损关系到高血压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症的发生。这些区域的变化包括脑容量和大脑皮层表面积的减少,大脑不同部分之间连接的变化,以及大脑活动测量的变化。 

 

图3 脑磁共振成像衍生表型与收缩压和认知功能的关联[1]

 

犹太总医院的Sir Mortimer B. davis、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Ernesto Schiffrin博士和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研究所的James Engert博士指出,“需要进一步对血压影响认知功能的机制进行探索,来进一步确定血压影响认知功能的途径和精确的大脑区域。”[2]

 

这项研究首次确定了高血压患者大脑中被损坏的特定区域,并揭示了这些区域与认知能力和痴呆症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表明,特定的大脑区域面临着非常高的血压损伤风险,这可能有助于在最早阶段识别出有认知能力下降风险的人,并有可能对未来预防和治疗认知相关疾病提供有价值的指导。这项研究还提示了治疗高血压是预防或减缓痴呆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Genetic analyses identify brain structures related to cognitive impairment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doi:10.1093/eurheartj/ehad101

[2] “Hypertension, brain imaging phenotype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lessons from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doi:10.1093/eurheartj/ehad187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