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的企业撑不过3个月,疫情下又将有多少人面临裁员降薪?
时间:2020-02-18 15:39:4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最近,《中欧商业评论》发布了一份“清华、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的报告,报告中透露出来的数据有些惊人: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34%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9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只有9.96%的企业能维持6个月以上。
在这段时间,受到肺炎疫情的影响,春节假期一延再延,“西贝现金流撑不过3个月”、“‘K歌之王’解散全体员工”、“新潮传媒复工第一天,宣布减员500人”、“海底捞关门15天亏损11亿”这样的新闻每天都在刷屏,相信大家也有一定的感知了。目前普遍认为,本次疫情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将会明显超过17年前的“非典”疫情,很多行业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
餐饮巨头们命悬一线
对于餐饮行业,春节本是消费旺季,但如今为了配合疫情控制,大部分的餐饮店铺纷纷歇业。对于企业来说,每一天的不营业都要承受着房租、员工工资、企业贷款等巨大的损失。多家连锁餐饮企业今年春节期间营业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根据虎嗅的计算,海底捞每天的损失可以达到约8000万元;西贝往年春节整体营收接近7亿元,但2020年几乎全部归零;眉州东坡春节假期共遭顾客退订11144桌,损失收入约1700万元。
这些餐饮龙头都尚且如此,那些小型的餐饮企业、门店,更是可想而知了。恒大研究院在近日发布的一份疫情报告中估算,受此次疫情影响,餐饮零售业仅在春节7天内的损失就可能高达5000亿元。在疫情下,餐饮业可以说是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了。
旅游业复苏时间更久
疫情之下,旅游业在春节黄金周期间整体陷入了沉寂,景区关门、酒店空转、餐馆闭客,在线旅游服务平台以及各大旅社更是在承受亏损的前提下,还要费心力解决消费者的退改签问题。
根据携程1月初发布的《2020春节“中国人旅游过年”趋势预测报告》显示,今年春节长假预计有4.5亿人次出游,超过30%的游客选择在大年三十之前出发。但伴随着疫情的迅速发酵,旅游业受到的影响也十分巨大。2019年春节,我国旅游业实现收入5139亿元,如今,伴随着疫情防控周期的拉长,各大景区开业尚无明确时间,旅游业总体损失将远超5139亿元的水平。
另外,根据当年非典的情形,非典期间我国对旅游业的管控时间大致为一个半月,但大约直到一年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才完全消失。所以,对于旅游业而言,从疫情结束到旅游业各领域业务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战线会拉得更长,少则需要半年,多则一年。
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重灾区
我国制造业也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首先返岗员工的数量和比例是最大的难点,另一个复工的难点则是物流。主要物流企业一般是在2月10日才开始运转,原材料的供应也会需要一定时间,这造成很多企业运转不起来。尤其是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将更大。
更何况湖北还是重要的工业大省,武汉是很多产业上游零部件产品的重要供应地,比如光通信、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而武汉的经济活动目前已基本陷入停顿,对产业的影响不言而喻。此前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也表示,武汉是联想制造的大本营之一,武汉产业基地是联想全球目前最大、最先进的自有工厂。
虽说每年1至2月是春节假期,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淡季。然而,受疫情的影响势必也会让这个淡季持续至3月,甚至更长时间。由此预计疫情将至少影响今年一季度该类制造业的生产进度,从而拖累全年产量和销售。
除上述行业之外,疫情对线下娱乐、酒店、航空等其他行业也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不过在危机来临的时候,一定伴随着机遇。正如非典,它使众多行业中的企业遭受了重创,却也因此成就了阿里巴巴、京东、顺丰等公司。我们来看下,哪些行业在疫情之下,反而拥有了快速增长的机会呢?
疫情带火在线教育
受疫情影响,全国大中小学生延期开学,同时也暂停了各种线下培训业务,因此很多课程开始向线上平台转移,停课不停学,这也意外地推动了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从需求端看,根据艾瑞咨询数据,目前国内有50.7万余所学校(含学前教育)、2.6亿余在校生(含在园人数)和1600余万在校老师,对信息化的需求庞大且持续。
目前来看,包括学而思、新东方在内的很多培训机构都将线下课程转移到了线上。与此同时,几乎所有在线教育平台都推出了线上公益课。一时间,在线教育领域的用户数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尽管疫情加速了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但从长期来看,教育是一个慢行业,能不能走得更远最终取决于能否为学生带来真正的提升,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是否能形成习惯、教育的成效如何、后续的服务能否跟上等问题,对线上教育的长远发展都是重重挑战。
保险迎中长期利好
在疫情初期,就存在有部分疑似或确诊病人因负担不起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或耽误病情的情况,从而间接导致更多人受到传染。随着疫情蔓延开来,大家在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的同时,健康风险保障意识也被唤醒。回顾历史,几乎每一次大疫情过后,都会出现投保率增加的现象,2003年“非典”时期,疫情推动健康险为代表的保险业保费收入快速增长,5至8月在“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期间,健康险单月保费同比增速高达309%、265%、158%、131%,疫情稳定后逐步恢复正常增速水平。
虽然从短期看,疫情仍在扩散,以医疗险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健康险企业则面临赔付增长的不良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大家对生命健康的关注、对突发疾病保障意识的提升,将有助于拉动寿险和健康险等险种的需求,我国保险尤其是互联网健康险的渗透率也有可能提高,有利于保险行业的发展。
线上零售逆势爆发
受疫情影响,居家隔离已经成为了大家的普遍状态,很多传统门店也为了降低感染风险纷纷停业。虽然此次疫情限制了消费者出门消费,但毕竟民以食为天,消费者对“买菜”的刚需并没有因此减少。相反的,曾经依靠商超、菜场等线下门店买菜的消费主力军也逐渐从线下转为线上,使得线上生鲜平台订单量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据悉,叮咚买菜近期整体订单量约增长80%,客单价增加约70%;每日优鲜从除夕到大年初八,实收交易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50%,客单价也提升了30元左右,达到120多元;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增长470%,除夕至大年初六,蔬菜销售额同比增长510%,速冻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90%。
中小微企业“保卫战”
疫情还在持续,不可否认,很多中小微企业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近日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有关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纷纷行动了起来。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
在地方上,上海、北京、苏州、广东、宁波等地政府均出台了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相关政策,包括减租减税、缓缴社保、加大信贷支持、降低贷款利率等举措。
同时包括阿里、美团、京东、58 同城、苏宁等在内的多个互联网企业平台也针对疫情期间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推出帮扶措施,帮助企业尽快走出疫情阴霾。
可见,这是一场多方联动的中小企业“保卫战”,也希望在各方的努力下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能挺过这段艰难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