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文精选段,议论文黄金素材
时间:2020-01-26 13:44:4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更多初中内容,请关注: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考场作文时,总有很多同学感觉到语言匮乏,在备考中,我们可以多看看满分作文与官方时评,从中积累素材。
今天分享给大家一些经典时评文节选,希望大家能认真的读!
时评选段
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呢?大意是指手艺人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执着追求的理念。这种理念的传播和盛行,对于一直执着于专业领域的人来说,似有灵犀沐春风;对于很多浮躁和迷茫的人而言,如闻惊雷醒梦中。很多文章都喜欢用器物雕琢,特别是玉器的雕琢为例来诠释工匠精神,这是正确并且严谨的,因为工匠精神的核心就在于专业,专注,严谨和一丝不苟,这种态度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由经年的历练、世代的传承而获得的。
匠人精神的第一要素是乐趣和热情。……《论语》中,有这样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句话明确概括了匠人精神的第一要素。
匠人精神的第二要素是坚持不懈。孔子曰:“学如不及。”求知永无底止。这不限制于某一特定范围,而适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在生活中,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可以发现那些不断研究、探索,在某一领域上独辟蹊径的人。孔子先生就是一位代表人物。像他自己说的“学如不及”一样,当许多弟子向他求知时,他一生从不骄傲自满,而不断地学习、积累并总结经验。
匠人精神的第三要素是坚强和忍耐。我们一般把那些通过不断的努力超越一般境界的人叫做“匠人”。但我们周围缺少真正称得上“匠人”的人,是因为成为匠人,需要千秋万代的时间,需要经历种种痛苦和挫折。勇敢地直面困难,坚强地走出困境时,才能达到匠人的境界。
《一事专注便是动人,一生坚守便是深邃》
慎独
不可否认,生活中,在人前,我们总是向别人展示自己最美、最积极、最正能量的一面,是标准的自律达人。可是,当一个人独处时,很多人就原形毕露,觉得根本没有必要约束自己,常常自我松懈下来。
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严于律己,才是真正的自律啊!生活是活给自己看的,你有多大成色,世界才会给你多大脸色。
自律的人不一定都能成功,但成功的人,基本都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能严于律己。
那些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自律的人,真的连老天都不忍辜负。请相信:在暗处执着生长,终有一日馥郁传香。
《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自律,成功离你更近》
宽容
我们常说,做人要留有余地,待人不必太苛。想要别人在关键时刻帮到你,莫过于平日里,我们都要把心放宽一点,格局放大一点,眼光放长远一点。只有你真诚地对待别人,才能收获同样的善意。
有时候,我们看似在宽容别人,其实也是在放过自己。当你把心打开,去接纳已经错过的美好,珍惜可以拥有的一切,你的生活自然也会变得简单、轻松、快乐。
“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荫。”无论对亲人朋友,还是对陌生人,都多一份理解宽容,少一些咄咄逼人,多一份观心自省,少一些挑剔苛责吧。心宽的人,无论走到哪儿,运气总不会差。
《心宽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并非在说路人的冷酷无情,或社会道德的日益沦丧。当一个人遇到危险时,现场仅一人有能力帮忙,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予以帮助。但同样情况下现场很多人有能力帮忙,那责任就由众人来分担,这也就造成了责任分散,从而产生一种“我不管自有别人来管”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便是这一效应的表现。
虽说这段视频只是一个测试,但也从侧面暴露出社会的“吉诺维斯综合症”现象,也就是过度依赖法律导致公序良俗和道德一起失灵的一种社会现象。这一概念源自于1964年,纽约公园内发生一起命案,引起全美国轰动,不是因为作案者和受害者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38位旁观者无一报警,这事在美国掀起了社会道德观的反思浪潮……笔者不禁要问,这仅仅是“责任分散效应”的结果吗?
笔者认为,当下,对犯罪份子惩罚力度不强,对见义勇为者保护力度不够,对漠视者责任追究缺失,对小孩等弱势群体教育不足等问题是造成“社会漠视”的主要原因。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诚如麻美英所言,社会要健康就要打破这种效应,哪怕责任分散,大家仍要挺身而出。让人与人之间产生更深的情感和利益上的联结和联合,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
从社会层面而言,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强化责任意识,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和法治文明,积极构建法治社会,让见义勇为者得到社会和法律的充分保护,让弱势群体得到社会和法律的充分爱护,让人人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依法保护他人。
从精神文明的角度而言,道德建设需要社会成员互相激发,互相认同,共同提高。只有全社会的主动参与和实践,道德建设目标才是可望可及的。
《路人冷漠反映的不仅是“责任分散效应”》
幸福感
而这本来就是个焦躁的时代,我们总要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烦恼,所以我们习惯了焦虑,习惯了被焦虑蒙蔽,总是苦大仇深地赶路,满眼荆棘坎坷,看不见晚霞,闻不到花香,我们把人生当做一场竞赛,而不是一次旅行,就这么咬牙切齿匆匆忙忙地奔向终点,也许只有抵达那一刻,才会蓦然发觉,我们这一路,不但没有赢了谁,连自己都跑丢了。
如果非要解决掉身上背负的所有压力,你才顾得上快乐的话,那么快乐必将遥遥无期。所以,必须得在那些所谓的大事之外,去捕获环绕身边的小幸福,把心放空,专心地做这些事,得幸福时且幸福。
真正快乐的人,可能多少都是有点没心没肺的——不是生活没压力,而是他们会选择短暂地避开压力,呼吸一点新鲜空气,攒足劲,再面对它。
生活并不都是由大事件组成的,我们也没必要非得一门心思去追求多么远大的幸福,在眺望远方的同时,必须学会凝视身旁,若你能捕捉到眼前的每一个小幸福,悉心去品味它,那么就算身处逆境,生命也会是温暖的。
《人生不缺幸福,只是缺少幸福感》
美德
拾金不昧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信我们中间的很多人,在童年时光都能从“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的歌词中,感受到做好事的人,其内心总是快乐健康、奋发向上的。俗话说,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做好事、行善事,不图名和利,乐于奉献等,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行为和举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主流。
然,仍有一些人前脚做的是好事,后脚又在算计着,图名图利,甚至到了不给好处,不给回报,即便捡到别人的东西,失主也甭想要。如此一来,不仅使拾金不昧变了味,同时也与我们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格格不入。
不可否认,捡到别人手机,能主动找到失主,本来是个令失主万分感激的事情。可捡手机者又要求失主通过媒体对自己进行宣传和表扬,这就让人为难了。一来,捡手机的事儿并不大。二来就算失主找到媒体,媒体还未必能满足失主的意愿,帮其登报宣传和表扬。
事实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捡手机、捡钥匙、捡钱包的事多呢。如果媒体每天一个不落都宣传和表扬,那么岂不要开辟专刊专栏了吗?真要是这样的话,那与有偿广告又有什么区别?
“勒索表扬”,说到底,就是一种心胸狭隘、爱慕虚荣的“伪道德”。对这样“伪道德”,我们不但不能与其妥协、让其得逞,而且还要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和批驳,让那些一做好事就想方设法邀功行赏者没市场。
《捡到手机“勒索表扬”让拾金不昧变了味》
优秀
你会发现,优秀的人身上似乎都有这样一种品质:无论做什么事情,他们总能锲而不舍、全力以赴,哪怕过程进展得很慢,也从不言弃,从不抱怨。
所以,永远不要寄托优秀会天生而来。你不去寻找和挖掘,它永远都不会属亚里士多德说:“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然后你会发现,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天上尘,地下土。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真正的优秀不是别人逼出来的,而是自己和自己死磕。真正的优秀,都是自找的。
《真正的优秀,都是自找的》
英雄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英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
崇尚英雄,可凝聚国家民族之魂魄。
崇尚英雄,一是重温英雄事迹,二是崇尚英雄精神,三是与英雄们的价值观寻找共鸣。一个国家对待英雄的态度,就是对待历史的态度;对待历史的态度,就是对待今天和未来的态度。今天我们怎么对待英雄,明天,后人就会怎么对待我们。……
学习英雄,学什么?
学理想——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缺了钙就要补钙。学牺牲——牺牲精神是一个强大国家、优秀民族的血性,牺牲不是对生命漠视,而是以英雄的付出和牺牲,体现对人民生命的尊重与呵护。学奋斗——人生何处不奋斗,奋斗是一个国家、一份人生的永恒主题,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赶考。
长征精神就是英雄精神,就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也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长征途中反思并纠正了之前一度奉行的错误路线。如今,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理想不变,精神不变。长征精神里边所包涵的理想、信念、奋斗、牺牲、团结、前进,充满时代感。
欲灭其国,先毁其史。如此警言,不能忘却。近日,亵渎烈士邱少云一案宣判,微博用户“作业本”和加多宝中国公司被判败诉,向烈士和社会道歉。英雄尊严是国家民族的公共财富。法律是捍卫英雄的利器。
自然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著名的《二十四节气歌》所蕴含的内涵和奥秘只有深入到田间野外,到大自然中去才会深刻地领会与把握。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距离大自然不是太近,而是太远了,尤其是对于城市里的中小学生来说,近年来缘于去安全的考虑,很多学校都直接取消了踏青、春游等活动,对最需要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孩子们彻底关闭了走进春天的大门。但是人类终究是自然之子,孩子们也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回归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而不是长期地与大自然隔绝,这不但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而且对启蒙与培养他们正确、健康的生态理念、环境理念同样不可或缺。
《莫让孩子错过节气中的自然》
奋斗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又是短暂的,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恰处于精心励志、发愤图强的关键期。慷慨赴之,再宏大的梦想也会实现,蹉跎犹豫,再贴近的梦想也可能是空想。正如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所谆谆勉励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接力棒交到新时代青年手上,有海阔天空之愿,更需有脚踏实地之意,有慷慨悲歌之风,更需有久久为功之行。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当实干家,新时代青年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出色的诗人、聪明的学者、显赫一时的哲学家,这样的职业成就常令人艳羡,而青年马克思却有着不一样的见解:如果从利己主义的原则出发、考虑如何满足个人的欲望进行职业选择,那么绝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青年选择“为人类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工作”,一定会如马克思瞩望的那样,“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读书
市场经济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这一代读书人也面临“平静书桌”的问题,拷问的是怎样对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回答。
暮春,子夜,北京一角。毗邻王府井大街、24小时营业的三联韬奋书店内,依然灯火通明。几张书桌,数盏灯光,秒针滴答有声,手指划过书页,颇有“夜深还照读书窗”的意境。一位学者感慨,“不打烊”书店的灯光,在城市夜空中格外明亮,它是对阅读价值的一种守望。
生活、读书、新知,不也是理想人生的轨迹?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最新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算上电子书阅读量的2.48本,一共不到8本,成年国民人均每日读书时间不足14分钟,相当于鲁迅所说“喝咖啡的工夫”。读书的时间哪去了?
一曰忙,二曰累,成了不少人对少读书、不读书的惯常回答。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读书与其说是外假于物,不如说是内求于心。“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以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我们早已告别了书荒年代,海量出版物、不断创新的阅读介质,为读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阅读世界。相比以前“无书可读”的苦恼,今天则凸显“有书无心”的困扰。
《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新时代
历史的分量,有时要以厚度而非长度来衡量。走进这座年轻城市的博物馆,驻足“深圳改革开放史”展区审视凝思,无论是振聋发聩的土地拍卖“第一锤”,还是石破惊天的“蛇口开山炮”……创业实干的火热气息扑面而来,敢闯敢试的燃情岁月犹在眼前,讲述着一个个白手起家的传奇故事,破译出一座城市快速崛起的成功密码,揭示了一个国家用几十年时间走过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之道。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当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告诉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深圳等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摸着石头过河”,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发挥体制改革“试验田”、创新发展“排头兵”和对外开放重要“窗口”的作用,为改革开放成功闯出了新路子。“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在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中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既是经济特区与生俱来的基因,又是责无旁贷的使命。
《改革潮涌,激荡神州》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日刊yuwenri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归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