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悦读丨跑通勤的铁路人
时间:2020-01-11 16:38:5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我们家和铁路渊源很深,从姥爷辈开始就加入了铁路这个大家庭。我也从铁路子弟到铁路职工,所以对铁路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并引以为豪。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跑通勤,通勤生活引领我迅速成长,给我带来了宝贵的历练。
记得我小时候,父亲在车辆段上班,常常忙得顾不上家。在调度所工作的母亲没有办法,上班的时候只好把我锁在家里,出差就带上我。现在回想起来,随母亲乘车的经历算是为我日后通勤进行了启蒙教育吧。
后来我工作了,被分配到内蒙古一个贫瘠闭塞的四等站当线路工。母亲送我到单位报到,不到200公里的线路,我们晃晃悠悠走了近5个小时。当蒸汽机车终于喘着粗气爬上猛鹫山山坡的时候,母亲突然兴奋地指着不远处在山坡上避车的线路工说,这就是你的工友,你以后就干这活儿。由于对当地高寒气候不适应,加之头一天没有休息好有些晕车,我听完母亲的话,看着荒土坡上挥手呐喊、满身油污的养路工们,心中满是失落:这就是我憧憬的铁路工作吗?报完到,回到家里我就病倒了。母亲很是心疼,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你呀,真是得好好锻炼锻炼啊。
就这样,我漫长的通勤生活拉开了序幕。工友们看我年龄小,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对我很是关心照顾。渐渐地,我喜欢上了美丽的大山和充满乐趣的通勤生活。培训期满后,我终于圆了儿时的梦,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铁路工作证和一张黄色的通勤票。那深蓝色的印花工作证硬皮上面印着鎏金的路徽,耀我的眼。嗅着崭新的证件散发出的油香,那一整天我都欣喜若狂。
那些年,我跑通勤的白阿线是300多公里的山区支线,一天只往返一趟旅客列车。通勤职工只能周六回家,周日晚上再从家赶往单位。每逢周六,返程的列车上犹如赶集般热闹,各个小站、乘降所上来的通勤职工都会不约而同地登上机车后第二节车厢,第一节是行李车,第二节因为离车头近,蒸汽机车噪音大,旅客大都不愿上,自然就成了通勤职工的“通勤专车”。大家完全打破了行业之分,认识不认识的只要坐在一起就熟络了。有的常带些咸菜或山间野味,后上来的买些咸鸭蛋、火腿肠、啤酒之类的,大家挤坐在一起,打开“科尔沁”喝上两口。好说爱闹的点头招呼,串座让座,开着玩笑,很是亲热,车厢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时光荏苒。我经过不懈努力,人生轨迹在悄悄发生变化,工作区段由车间辖内、段管内直至接近局管内,职名从线路工、代技术员、代车间副主任,最终成为正式的技术干部。三样东西通勤必备:工作证、水杯、书,长年的通勤生活令我养成了一种习惯。通勤时,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把工作证放在贴心的衬衣兜里,生怕折损或丢失。
在山区小站,我一通勤就是8年多。钢轨铮铮,汽笛长鸣,车轮滚滚,大山作证。8年来,我逆向晕车的毛病不治而愈,在历练中逐渐成熟;我和工友们养护设备,鏖战洪水,笑迎风雪喜伴寒;多少个节假日我们都坚守岗位值班、包保、施工会战,夜深人静的时候隔山遥望家中的红灯笼,用短信倾诉着对母亲、爱女的思念。后来,我告别了熟悉的大山、黝黑的上煤机、质朴的工友们,调到了省会城市。新的环境没有改变我的通勤生活,只是乘坐的列车悄然发生了变化。我刚上班时的蒸汽机车已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博物馆里的陈列,列车改由内燃机车牵引,性能更好了,速度更快了。绿皮车也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宽敞舒适的双层空调列车。随着高铁线路的开通,动车组已经奔驰在家乡的土地上。
在车上,我大多时候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车窗边,或忆当年绿皮车厢里通勤职工们的说笑声、嬉闹声,或悟车厢小社会的人生百态,或寻稻田边惊飞的三两只野鸡、迁徙的雁群,或赏车窗内外舞动着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般的铁路人的青春色彩,或品四季缤纷,有时也醉心于手机里的美篇:有一把伞/撑了许久/雨停了也不肯收……
文字:谭思群
图片:纪恩泉 于宝
编辑:孙晓远